2024年11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胡旭辉副教授在亚星游戏官网868501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从理论语言学看理论研究的本质和意义——生成语法视角”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杨小虎副院长主持,吸引了学院40余名师生参与。

胡旭辉副教授以当下学术研究的困惑,以及乔姆斯基对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批判为引子,引出什么是理论语言学、在实证科学及大数据时代理论语言学研究的意义何在等问题,并以生成语言学理论范式为例,详细描绘了语言学研究中科学解释的内涵,勾勒了理论语言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胡旭辉副教授强调,科学探索往往萌芽于困惑与好奇之心。他将感知困惑,并能解惑视为一种宝贵的研究能力。当下理论语言学研究的驱动力主要源自三个层面的困惑:语言的线性和层级关系、儿童语言习得之谜、语言共时和历时的差异。胡旭辉副教授认为,正是这些困惑催生了生成语言学理论范式的诞生和不断发展。经过生成语言学的训练,研究者不仅可以培养自身感知困惑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对语言本体现象的关注,进而通过分析看似复杂混乱的语料,提出研究假设,进行科学论证,最终解释语言生成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深化对人类认知的认识。而这也正是理论语言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在讲座最后,胡旭辉副教授还深入探讨了AI模式是否能够取代理论语言学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他认为,理论语言学和AI在研究属性、研究目标等多个维度均展现出显著的差异。事实上,理论语言学与AI互为补充,甚至可以借用AI为理论语言学服务,但AI不可能威胁更不可能替代理论语言学。在互动环节,胡旭辉副教授逐一解答了师生们的提问。

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学院师生对人工智能时代理论语言学及其研究意义的认识,还激发了大家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与好奇心,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