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大学外语创新课程组在大外中心422召开了课程思政专题教研会,本次教研会由教研室主任郭丽静老师主持,副院长李小辉,余渭深教授和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冯巨澜老师分享了自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践。她认为思政内容丰富,包含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工程伦理、积极心理等等。同时,课程中的思政应该是隐形的,而非“表面化”、“硬融入”,这要求我们将思政融入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从课程设置、课程大纲核准到教案评价,并且落实到课堂课程的每个环节,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到学习成果评估。接着,冯老师以她教授的弘深全英文通识课程为例,分享了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全英文通识课程如何依托主题探索,项目开展培养学生在全球化环境中建构起中华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使命。
在第一学期,她让学生两人一组,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一个为主题,每节课前进行5分钟左右的陈述。通过这个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世界公民的责任感。第二学期中,课程的第一个单元主题为全球化与地方文化。冯老师设计的单元项目是每位学生制作一个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的视频。她提到一位学生介绍了家乡的蓝印花布。这位学生问了好几个同学,发现他们都不了解这项美丽的非物质遗产文化,这让他很震惊。他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查找资源,最后完成了视频。他认为,虽然视频本身并不那么精美,专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自己家乡的文化传播多一份责任感,对这种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希望通过他的视频,让更多人知道蓝印布花,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冯老师说到,从设计这个项目到最后对项目的评估,思政已经融入其中,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去感染学生们。

冯老师分享完后,课程组的其他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自己的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践。课程组的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推动“思政”与课程的进一步有机融合,打造金课。创新课程组决定将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撰写,凝练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推广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