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亚星游戏官网868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和中日比较文学
于四川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获学士学位、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获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历任四川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助教、北京师范大学亚星游戏官网868日语专业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京学艺大学客座教授、广岛大学特任教授、东京大学访问学者、(京都)日本国际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
社会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会委员;学术杂志《日语学习与研究》和国际学术杂志『跨境:日本語文学研究』(scopus期刊)编委
获奖:
1. 2001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2. 2003年《新感觉文学在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翻译与接受——文体与思想》获“第一届大森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主办)
3. 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
4. 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 201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6. 201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示范改革课程“论文写作”
7. 201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8. 2020年获第十三届中国日本学研究“卡西欧杯”优秀硕士论文奖二等奖优秀指导奖(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会和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主办)
科研项目:
1.1999年主持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资金项目“日本私小说研究”(结项)
2.2002年参加“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世界的发展”(国家重大项目)和“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国别研究”(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任《日本卷》子课题负责人(结项)
3.2005年参加“日本现代文论”(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05JJD750.47-99001),任“后现代主义文论”子课题负责人(结项)
4.2007年主持“日本战后雅俗文学流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7BWW007)2007-10(结项)
5.2007年主持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结项)
6.2012年参加“日本近代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08)(结项)
7.2014年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大众文化与当代中日之间相互认知研究”(310400079)(结项)
8.2015年主持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百年外国转译著作的资料整理与研究”(15ZDA34)(结项)
9.2016年联合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亚洲校园”“东亚教师培养国际研究生院项目”(结项)
10.201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日文学关系研究与文献整理(1870-2000)”(17ZDA277)(进行中)
11. 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日文学关系研究与文献整理(1870-2000)”滚动资助(17ZDA277)(进行中)
专著:
1.《小说翻译与文化建构——以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为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20世纪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3.《日本现代文学研究史论——转型期的理论与中国视角》(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4年2月)
教材:
1.王志松、林涛编著《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4月
2.王志松编著《新经典日本语毕业论文写作案例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2月
编著:
1.王志松参编《日语拟声拟态副词词典》(金慕箴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3月
2.王志松主编《文化移植与方法——东亚的训读・翻案・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3.王志松、岛村辉合编《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8月
4.王志松编著《中国当代日本研究(2000-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3月
5.和田博文、王志松、高潔編『中国の都市の歴史的記憶――一九世紀後半~二〇世紀前半の日本語表象』(勉誠出版、2022年9月20日)
论文:
1.「『明暗』における愛の構造」,『広島大学教育学部紀要』第2部41号1992年3月
2.「漱石の『文学論』――その追加の意味」,『広島大学教育学部紀要』第2部42号1993年3月
3.「『幻惑』の生成――漢文学の視点から見た初期作品」,『広島大学日本語教育学科紀要』第4号1994年3月
4.「漱石文学における『金銭』」,『広島大学日本語教育学科紀要』第5号1994年3月
5.「『坑夫』論――方法としての『無性格論』」,広島大学国語国文学会編『国文学攷』第146号1995年6月
6.「漱石にとって『文学』とは――英文学との出会いをめぐって――」,『広島大学教育学部紀要』第2部44号1995年3月
7.「『文学評論』の性格――スチーブン『十八世紀における英文学と社会』と比較して」,『広島大学日本語教育学科紀要』第6号1996年3月
8.「異なりの語り・異なりの世界―漱石の後期三部作」,『広島大学日本語教育学科紀要』第7号,1997年3月
9.「『文学論』――『文学的言語表現』と『自己』への探求」,『国文学 解釈と鑑賞』至文堂,1997年6月号
10.《李伯元和前本经国美谈新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1.「晩清における日本政治小説受容の研究」,北京日本学中心《日本学研究》8期,1999年
12.《近代报刊与日本政治小说的传播》,《东方丛刊》,1999年第3期
13.《文体的选择与创造——梁启超的小说翻译文体对晚清翻译界的影响》,《国外文学》1999年第1期
14.《析<十五小豪杰>的“豪杰译”》,《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3期
15.《漱石前期三部曲的叙事结构及其审美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专刊2000年4月
16.《提高文学修养,培养研究能力》,《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第1期
17.《告白,虚构,写实——重新评价〈棉被〉在日本文学史上的意义》,《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第1期
18.《日本近現代文学全集与日本近現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等编《日本学研究——日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9.「漱石の『道草』『明暗』——その「過去」の断片化と断絶化をめぐつて」,北京日本学中心《日本学研究》10号2001年4月
20 .《改革课程设置培养研究能力》,《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第4期
21.《中国的日本文学史述评》,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等编《日本语言文化论集3》,北京出版社和文津出版社,2002年3月
22 .《夏目漱石文学在中国的研究》,《俄罗斯文艺 专刊》2002年8月
23 .《新感觉文学在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翻译与接受——文体与思想》,《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第2期
24.「漱石の「小説の組み立て論」——『虞美人草』との関連で」,北京日本学中心《日本学研究》11号2002年4月
25 .《刘呐鸥的新感觉小说:翻译与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3期。
26.《从“帝国文学”到“地方文学”——论夏目漱石文学观的形成》,《国外文学》2003年第4期
27 .《培养21世纪的新型日语人才》,周流溪编《外语教学新探》,华人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作者
28 .《川端康成与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第2期
29 .「漱石文学と「超自然的事物」——日本近代文学の想像力への一視座」,《日本学研究》14号,2004年12月
30 .《港台以及国外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教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与“能力·素质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编《日语教学与日本学研究论丛》辑2,2005年9月,民族出版社
31 .《“对于语言美是什么”——吉本隆明文艺理论述评》,《俄罗斯文艺》2005年第3期
32 .《“转向”与本土化——日本文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第3期
33 .《藏原惟人文艺理论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专刊》2005年12月
34 .《三浦勉与日本当代文艺理论的“语言论转向”》,《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2期
35 .《大众文学的“欲望表达”与艺术性》,《俄罗斯文艺》2006年第2期
36 .「中国人大学生の授業観と教師観――日中共同研究」,『国際行為研究』(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ehavioral Studies)(日本)2006年3月,第二作者
37 .《平林初之辅的侦探小说论》,《第六回松本清张研究奖励事业研究报告》,北九州市立松本清张纪念馆编辑发行(日本),2006年1月
38 .《毛泽东文艺理论在日本的接受》,《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
39 .《文学与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等编《日本语言文化研究》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06年10月
40 .《消费社会转型中“村上现象”》,《读书》2006年11月号
41 .《跨越式批判——柄谷行人的文艺理论及其批评活动》,《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2期
42 .《“藏原理论”与中国左翼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3期
43 .《“国民”“国家”建构与亚洲想象》,《文艺研究》2007年第3期
44 .《“直译文体”的汉语要素与书写的自觉—论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文体》,《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后被收录彭小妍主编《翻译与跨文化流动:知识建构、文本与文体的传播》(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5年)。
45 .《试析三木清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北研学刊》第4号,2007年12月
46 .《2007年日本文学研究现状——兼谈学术规范问题》,《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1期
47.「転換期の大学授業:北京市A大学日本語学部を例として」,上原麻子編『高等教育研究叢書94中国人学生の授業観・教師観:国内学生と留日学生を対象に』広島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開発センター,2008年3月
48 .《“福本主义”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编《日语教学与日本学研究论丛》辑3,学苑出版社2008年9月
49 .《福本和夫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国的“革命文学”——《文化批判》杂志及其周边》,王中忱等主编《东亚人文》,三联出版社2008年10月
50.《日本大众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的重构》,《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第1期
51.《翻译、解读与文化的越境——也谈“林译”村上文学》,《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第5期
52.《2008年日本文学研究现状》,《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第6期,
53.《提高文学修养,培养研究能力——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亚洲、大洋洲地区的多文化共生社会和日语教育•日本研究》向日葵出版社,2009年5月
54.《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与接受》,朱栋霖编《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 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55 .《90年代出版业的市场化与“情色描写”——与日本翻译文学的关系》,《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4期
56 .《2009年日本文学研究现状》,《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5期
57 .《话语权的争夺与丧失——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在日本1920-30年代的接受》,《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2期
58 .《鲁迅外文藏书提要(二则)》,《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2期
59.《“魔女的理论”:日本女性主义批评述评》,《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第1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60 .《梁启超与〈和文汉读法〉——“训读”与东亚近代翻译网络形成之一侧面》,《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年第2期
61 .《中国近三十年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简述——兼论学术史研究与学科建设》,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编《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第九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6月
62 .《小说虚构与历史叙述——论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年第6期
63 .《作为教化与娱乐的大众文化——溯源日本20世纪上半期的文化研究》,谭晶华等主编《日本文学研究:多元视点与理论深化》青岛出版社2012年8月
64 .「劉吶鴎と<新興文学>――マルクス主義文芸理論の受容を中心として」,鈴木貞美等編『上海100年:日中文化交流の場所(トポス)』勉誠社2013年1月;《刘呐鸥与“新兴文学”——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接受为中心》《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65.《从倒叙侦探小说到社会派推理小说——论松本清张〈点与线〉》《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年第1期
66.《凝视生命——读严歌岺〈小姨多鹤〉》,崔世广主编《文化、文学与中日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67.「翻訳と「満州文学」――雑誌『満州浪曼』における大内隆雄の立場」『跨境:日本語文学研究』2014年1号
68 .《新中国六十年夏目漱石文学研究之考察和分析》,魏大海、李征、谭晶华主编《日本文学研究:历史交汇与想象空间》青岛出版社2014年8月
69 .《村上春树“故事”的临界点》《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年第4期
70 .《2014年度日本文学研究综述》《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年第1期
71 .《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年第2期
72 .「日本戦後の「文壇」諸相とジャーナリズム」『跨境:日本語文学研究』2015年2号
73 .《试论日本现代滑稽文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日本文化理解与日本学研究——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30周年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15年10月
74.《汉字与东亚近代的启蒙思潮——梁启超与潘佩珠的〈越南亡国史〉》《汉字研究》第14辑,2016年4月30日,庆星大学校韩国汉字研究所
75.《日本现代文学与文学类型》《东北亚外语研究》2016年第2期
76.《周作人的文学史观与夏目漱石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7期
77.《音乐产业与日本歌曲翻唱——宝丽金时期的邓丽君》《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年第5期
78.《日本当代文艺理论展开的思想背景》,李征、谭晶华、魏大海编《日本文学研究:东京上海广州——漂泊的身体与文本》青岛出版社2016年8月
79.《日本当代文艺批评理论》,赵晓柏主编《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日本卷》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
80.「反「日本文化論」としての忍者物――村山知義『忍びの者 序の巻』」,吉丸雄哉・山田雄司編『忍者の誕生』勉誠出版2017年3月
81.「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近現代文学研究の現状と展望―漢訳「日本文学」と日本文学研究の国際化―」,『跨境:日本語文学研究』2017年5号
82.「「世界名著」の創出――中国における『吾輩は猫である』の翻訳と受容」,柴田勝二編『世界のなかの子規・漱石と近代日本』勉誠出版2018年7月
83.《中国的日本大众文化研究——现状、问题与方法》,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日本学》第20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
84.《中江兆民的〈理学沿革史〉与梁启超的〈霍布士学案〉——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在中日接受的东亚语境》,《中山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85.《2018年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综述》,《日本学刊》2019年第S1期
86.《汉语翻译与汉语写作——“日本文学”的另一个面向》,《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年第4期
87.《2019年日本文学研究综述》,《日本学刊》2020年第S1期
88.《感性的现象学:日本的身体论》,《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第15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年
89.「1980年代における中国の日本文学翻訳――季刊誌『日本文学』を中心として」,『跨境:日本語文学研究』2020年11号
90.《成岛柳北与〈花月新志〉——日本近代文学的汉诗文脉络》,《日语学习与研究》2021年第4期
91.《日本战后出版界的战略布局与文学生产——讲谈社和新潮社》,《东北亚外语研究》2021年第3期
92.《日本的叙事学与物语论》《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第17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年
93.《2020年日本文学研究综述》,《日本学刊》2021年第S1期
94.「<外地>の大衆文化――『女性満洲』に見られるファッション」,劉建輝、石川肇編『戦時下の大衆文化:統制・拡張・東アジア』,株式会社KADOKAWA,2022年2月18日
95.《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日译本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第3期
96.《危机中的想象力——〈罪与罚〉与日本现代文学》,《俄罗斯文艺》2022年第4期
97.《2021年日本文学研究综述》,杨伯江主编《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2月
98.《读者论:文化研究的日本谱系》,《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3年第1期
99.「日本近代文学における漢詩文の水脈――『花月新誌』から『しがらみ草紙』へ」,『早稲田大学国際ジャーナル』創刊号、2023年1月
100.《日本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国别及区域文学研究》,《东方学术》第2号,四川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101.《“文”与日本现代文学史书写之维度》,《日语学习与研究》2023年第6期
102.「翻訳文体の魅惑と欲望の投影――現代中国における村上春樹文学の受容――」,『世界の日本研究/Japanese Studies around the World 2023』,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24年3月
杂篇:
1.《“杂种文化论”与多元文明史观》,《中华读书报》2005年3月23日
2.与山田有策、内田道雄对谈「漱石の新世紀」,東京学芸大学日本語・日本文学研究講座編『アジアをかける日本近代文学:東京学芸大学・北京師範大学 学術交流シンポジウム報告』,京学芸大学日本語・日本文学研究講座2008年3月
3.与大井田义彰、李修京对谈「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推理小説」,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编《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丛辑3》,学苑出版社2008年9月
4.《重新思考日本文学史——读〈日本文学史序说〉》,《人民日报》2012年4月10日
5.「中国で知られている日本の作家:高まる日本文化への関心」,『日中友好新聞』2019年7月15日、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8月25日五回連載
6.「より良い自分になること―中国の日本語教育現場」,広島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日本語教育講座編『日本語教育へのいざない』凡人社2019年6月
7.《追思大江健三郎六人谈:逆行于绝望的文学与思想》,《北京晚报》2023年3月28日刊
8.「中国で読まれる川端康成文学」,『日中友好新聞』2024年1月15日
9.「国際日本研究における中国視点」,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編『「国際日本研究」の現在地・知――ヨーロッパ・北米・アジアにおける現状と課題』,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24年3月31日
主办学会:
1.“日语教学与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2002年10月)
2.“日语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2004年4月)
3.“东亚中的日本文学:推理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12月)
4.“村上文学的中文翻译与接受”学术研讨会(2008年3月)
5.国际学术前沿研讨会“东亚中的日本文学:训读、翻案与翻译”(2011年10月)
6.<東アジアと同時代日本語文学フォーラム>第二回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大衆化社会と日本語文学」(2014年10月)
7.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大衆文化と中日交流」(2015年11月7日)
8.“中国当代日本学学术史(2000-2016)高端论坛”(2017年8月25日)
9. “中国近百年外国转译著作研究会议”(2017年11月18日)
10.“第11届SGRA中国论坛——东亚视域下的中国美术史学”(2017年11月25日)
11.“现代中日文学比较研究高端论坛:资料与方法”(2018年8月26日)
12.“翻译与中日近现代文学研究论坛”(2019年3月23日)
13.“东亚视域下的‘美术’与周氏兄弟”(2019年12月6日)。
14.“中日比较文学研究高端论坛:报刊与流通”(2020年7月25、26日在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