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2024年年会暨重庆市大学外语教学研讨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召开。本次大会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承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蒋云芳副主任、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余志祥秘书长、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委会理事长余渭深教授以及来自全重庆市各高校的副理事长、理事及教师代表11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亚星游戏官网868欧玲书记主持。会议邀请了重庆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张洪晋、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正光教授做主旨发言,重庆邮电大学亚星游戏官网868英语系主任王怡副教授,重庆科技大学公共外语教研室副主任肖隽逸老师做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享。

会议伊始,重庆市教委蒋云芳副主任致辞。蒋主任指出本次会议聚焦外语课程思政开展研讨交流,凸显了大学外语教育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崇高使命,旨在为推动外语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蒋主任强调了外语教育在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强化以赛促教三大战略举措,期望重庆高校通过深化外语课程思政改革,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共同推动大学外语教育的繁荣发展。

随后,重庆市委党校张洪晋教授作了题为“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育人”的主旨发言。张教授在发言中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进文化育人的具体措施。张校长首先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我国思政教育和文化自信面临着亚文化兴起、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严峻等多重挑战。张教授强调思政教育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命题,切实抓好文化素质教育。张教授提出了文化育人的具体措施: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文化使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切实担负好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张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接着,刘正光教授以“数字赋能推进课程思政无痕融合”为题进行发言。刘教授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大学外语教学需适应数字化转型,用数字赋能立德树人。刘教授强调了数字技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材形态方面的作用,并提出高校外语教师应通过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本身进行言传身教、过程育人。刘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数字化技术或人工智能在未来大学外语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融合的多重意义,包括有效转变教学理念、建设满足新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助力教师发展。这一发言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强调了数字技术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刘教授强调教师本人要言传身教,要保有专心、良心、信心和初心,在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中实现最好的课程思政。

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环节,重庆科技大学的肖隽逸老师分享了“道不远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案例,探讨了如何用“课程思政”赋能大学英语教学。这一案例通过“Credibility & Integrity”单元设计,挖掘语言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重庆邮电大学的王怡教授介绍了基于AI技术的英语读写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例,通过多模态学习路径和项目式学习法,从语言、知识、技能三方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表达能力,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

最后,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专委会理事长余渭深教授对本次年会进行总结发言。余教授的发言以“形势、任务、挑战”为核心,总结了大学外语教育的新形势,包括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提升、世界格局变化与中国崛起对外语教育的影响,以及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他提出了立德树人、提升全球胜任力、教学内部转向和教学方法创新等新任务,并指出了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如从语言工具教育到语言育人的转变、文明互鉴的中国故事的传播、多素养的培养以及技术依赖与融合的处理,强调了超越并驾驭AI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次年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博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燕兴国际教育协办。会议期间,各出版社与企业代表与参会老师们就教材建设、教学平台使用、教材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以更好支撑新时代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至此,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 年会暨重庆市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教学研讨会顺利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