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外语组)重庆赛区在线启动会暨赛前培训会成功举办。本届教学大赛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邮电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承办,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外文学会协办。本次会议通过腾讯会议形式在线举办,面向重庆市各高校全体大学外语老师,通过专家讲座以及往届获奖选手经验分享等环节,帮助参赛教师做好赛前准备工作,解读大赛章程,深入理解比赛文件和比赛流程,实现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主旨。

本次会议上午英语场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李婧经理主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叶青副社长与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欧玲副教授分别代表大赛全国主办方和重庆赛区学术指导单位做领导致辞。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彭静教授、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余渭深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彭晓蓉副院长、重庆大学熊菲老师、华中师范大学刘文波老师分别进行了大赛专家讲座与获奖经验分享。重庆市各高校大学外语老师积极参与,两百余观众在线参加会议,共享大赛经验、生发教学思想。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叶青副社长代表“外教社杯”教学大赛全国组委会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一直以来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教学大赛的鼎立支持以及提供专业指导、贡献经验思考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对积极参加培训会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叶青副社长就大赛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讲话,他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高等外语教育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已成为我国高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外语类大赛。大赛平台既是中国外语教学时代变革的风向标,也是引领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希望参会的老师们通过大赛取长补短、相互切磋砥砺、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欧玲副会长高度评价了“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在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代表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对外教社为重庆外语教师发展搭建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竞赛和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她指出大赛在外教社的倾力打造以及大学专家选手、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积极推动下已经成为教师教育大赛和教学技能发展的一个精品活动。欧玲副会长表示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将竭力做好服务工作,为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和支持。

重庆大学彭静教授以“教学比赛指导团队的发展思考”为题讲座,探讨如何为教师队伍“增权赋能”。彭教授深入解读“指导教师团队奖”设立的意义。她强调竞赛不只是简单的一场比赛,也是教学成果的重要展示,是推动教师发展和教学团队建设的孵化器。同时她还提出建议,希望各校建立教学比赛指导团队机制,对校级、市级和国家级讲课比赛开展常态化指导;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平时各级教学委员会的讲课考察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研究的氛围;关注本专业的研究进展动向及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做好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在交流分享环节,第十届“外教社杯”国赛综合课组一等奖获奖选手重庆大学熊菲老师“以项目为驱动的探究型教学设计与课堂呈现”为题,从日常积累、参赛经历、学院领导与同事的支持、学生反馈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赛场上能够获得满意的成绩。除了分享自身参赛经验外,熊菲老师还详细展示了以项目为驱动的探究型教案教学设计与具体课堂呈现。她强调好的单元项目来源于一个有挑战的真实问题,引发学生探讨、调研主题,从而推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同时将主题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产生共鸣引发思考,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第七届国赛视听说组特等奖获奖选手华中师范大学刘文波老师以大学英语视听说“理解—习得—育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结合外教社《新目标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进行了视听说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说课展示。刘文波老师指出参赛老师要基于大赛章程,从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综合素质四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同时备赛团队要为参赛教师组织赛事模拟,增加参赛老师临场反应。她还建议在使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深刻了解其背后的语言观,学习观和教学法的适用情境,不要盲目追逐流行,要适用于授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学情。

大赛资深评委重庆大学余渭深教授认为课程思政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话语体系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外语教学范式。外语教学正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课程思政是外语教学转变的核心概念。余渭深教授以往届国赛题目“Chinese Humanism”为例,对标大赛赛制要求,做了完整的单元教学设计展示,他指出参赛老师应认真研读比赛范文,分析学情,基于内容目标和方向去设计语言教学目标,全面对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余教授最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余教授赞扬全国组委会早有觉知,以比赛引领价值观和中国人的幸福观。并指出面对今天后疫情时代,我们对中国人文主义会有更深的理解。课程思政不仅包括理解,更在于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

重庆邮电大学彭晓蓉副院长从承办高校视角对大赛通知及报名须知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今年大赛与往届在赛事组别、参赛形式、获奖奖项等方面的不同。提醒各参赛老师如以个人及指导团队形式报名还需要提交教学指导方案。针对团队指导方案,组委会后续会提供参考模板供参赛团队参考。请参赛选手加入大赛QQ群,组委会将随时答疑,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赛。

下午日语场会议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朱子璇经理主持。第一位发言嘉宾是四川外国语大学黄芳教授。黄教授对大赛章程中大学日语组相关赛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她结合深度参与评审工作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列出参赛注意事项。她同时分享了评委在评审时的几大关注点,包括教师综合素质、课堂展现和回答提问的表现。最后,黄教授鼓励各位选手认真备赛,积极表现,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第二位嘉宾西南大学彭玉全教授带来题为《赛教融合:教学大赛与教学提升》的报告。彭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他首先指出教师参加教学大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论是新文科建设的要求,还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学大赛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接下来,针对教师在教学参赛过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最后彭教授系统介绍了说课环节和注意点。彭教授对选手们殷殷嘱托,他表示,比赛不是作秀,重在平时功夫,老师们要提升教学水平,落实立德树人。


进入会议日语场第二个环节,大连大学杨华教授对比赛指定教材《新时代大学日语》作了详细介绍。外教社《新时代大学日语》是一套针对大学日语、二外日语、公共日语等课程的全新非专业日语教材,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周异夫教授担任总主编,杨教授是该套教材第三册的编者。她首先介绍了编写背景、编写理念和编写目的,她指出,为满足新时代日语学习者的新需求,团队在编写时充分融入了思政元素。该教材具有以下几大特点:简洁性与拓展性有机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辅相成,文化性和时代性融会贯通,场景性与故事性相得益彰。杨教授特别指出,教材配套全面、立体,纸质配套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含教案)、拓展练习,数字配套有WE Learn随行课堂APP、PPT电子课件、试卷,为非专业日语课程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解决方案。


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第十二届重庆日语专业组特等奖获奖选手四川外国语大学管尹莉老师带来题为《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呈现》的经验分享。管老师首先介绍了复赛阶段课程综述环节的基本思路,并指出,教学目标设计要具体化、能落实、可评价,参赛教师需科学合理地安排单元时间和课时时间,明晰课程模式。管老师以多维度立体化的课堂设计为例,展示如何有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管老师的经验分享思路清晰,创新性强,值得各位参赛教师学习、借鉴。
大赛启动会至此圆满结束,标志着“外教社杯”教学大赛重庆赛区比赛的序幕正缓缓拉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自2010年创办以来,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旨在不断提升外语教师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助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外语教师队伍。大赛重庆赛区组织单位衷心希望各位参赛教师积极参赛,展现风采,在赛事中能收获成长、实现提升!
文字/赖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