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宣瑾 摄影:赵惠敏
和平日里的着装打扮不同,今天的于悠然西装革履、步伐矫健,谈吐间透露着几分干练。12级英语专业的她即将参加一场英语辩论赛,而这身打扮正是特意为此准备的。
2014年4月24日下午两点,第十八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初赛,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艺术楼101至106和202至207教室拉开序幕。
像于悠然这样的参赛选手共30组,本次初赛的前八强就将通过三轮辩论赛的角逐,在他们之中诞生。

电视:要?不要?
“我方认为,电视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利大于弊。”针对第一轮辩题,正方选手率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觉得,电视的出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有了电视,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大事、获悉有用信息。
“电视从发明开始,就以其多样化的节目、简单的接受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使大众化的文化广为传播,缩小了知识水平的差距。”正方四辩在总结时说道。
与正方持不同观点的反方,一开始便从电视的危害入手,发动了猛烈攻势。反方一辩用流利的英语表达了他们的基本思想。他认为,电视虽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也侵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电视,无法专心学习。大人们在无聊的电视节目中消耗了不必要的时间,工作效率大大下降。”反方一辩补充道。
同性婚姻:行?不行?
“同性婚姻是否合法,在我国一直是个敏感的问题,随着众多的同性恋群体得到关注,这一话题近来变得十分火热。这个选题紧跟当下热点,我觉得很有意义。”提起第二轮的辩题,12级英语系选手吴韵晨如是说。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辩论赛是在专业和非专业选手之间展开的。作为专业选手的反方,一开始就搬出“伦理道德”、“社会纲常”等传统思想批驳正方观点。因为专业优势和丰富的参赛经验,反方很快占据上风。
面对强势对手,正方采取了侧面“进攻”、偷换概念的策略,他们绕开伦理道德,强调爱与自由。“繁衍后代不是人类发展的唯一意义,只要双方心甘情愿,性别不是问题,作为人类,我们更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正方四辩的总结赢得了评委老师的赞许。
核武器:要?不要?
通过前两轮的较量,16组选手因表现优异脱颖而出。第三轮比赛为“晋级赛”,这16组选手中只有二分之一能够进军决赛,辩论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本轮辩论,双方都很机警,他们抓住对方每一次漏洞展开“反攻”。当正方提出“核武器可以维护国家独立性、安全性”时,反方适时提出“核武器维护了本国安全,却威胁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
正方三辩也毫不示弱,一句“不能把人类安全和本国安全割裂开来,人类安全应当建立在本国安全的基础上,本国安全是人类安全的一部分。”巧妙的挽回了落后的局面。
观众反响:好!很好!
很快,三轮辩论正式结束,在评委老师的点评和观众的喝彩与掌声中,郭祯欣与杨霖、双佳信雄与陈谦、兰天一与阎恺、李泽旭与王建鑫、于悠然与王蓝平、杨启之与周哲如、李庚与李昱、武晨宇与刘馨瑶八组选手诞生,拿到了决赛的“门票”。
“这是我来大学以来看过的最有趣的一次辩论赛。”13级英语系的陈柯羽一脸兴奋的走出赛场,作为一名观众,她谈起了自己对于本次比赛的看法。“英语和辩论的有机结合确实是一次不错的创新,这样的辩论不仅强化了我们的逻辑思维,更锻炼了我们的口语能力。”
被问及是否有意愿参加这样的辩论赛,陈柯羽肯定的说:“当然,明年一定要试试看,输赢并不重要,比赛本来就是重在参与、挑战自我嘛,辩论和口语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