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4日,亚星游戏官网868团委学生会学业促进部在第一教学楼D1145举办以“面包和蔷薇”为主题的文化沙龙活动。本次活动旨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在言语交流中实现思维的拓展。参会人员被分为五个小组,活动按照小组讨论、上台分享和自由评论探讨的顺序展开。

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为代表,阐述本组对于“面包与蔷薇”的解释和看法。
2021级英语3班向媛同学作为第一组的代表,分享了自己阅读《月亮与六便士》时的摘抄:“在满是六便士的大街上,抬头看见了月亮。”她坚信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一定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尽管古往今来,面包与蔷薇一直是极其困难的人生抉择。但向媛同学认为:“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要幸福得多。”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那一轮皎皎明月,能够慰贴人们的心灵。

第二组代表2021级英语3班的陈诗怡同学解释了自己对于“面包与蔷薇”的看法:面包是物质基础,蔷薇是爱情。她以“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这句热门台词为引,牵出她对于爱情、婚姻的看法。陈诗怡展示多段视频,从《小时代》的物欲至上到“拉菲草”的苦涩,再到《亲爱的小孩》刻画的夫妻间最真实的苦楚,展现了当代年轻人遭遇的种种爱情、婚姻“困境”。“蔷薇”不能脱离泥土而存,“面包”的存在能给我们最踏实的安全和后路。最好的状态不是为了恋爱而恋爱,而是在拥有足够的“面包”后再去拥抱爱情。

2021级英语4班黄珂同学相信在面包与蔷薇之间存在“兼得”的可能。她以乡村诗人余秀华为例,强调“生命本身就是一朵蔷薇”。余秀华将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最诚挚的情感注于笔尖,写下了诸如《月亮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等诗。通过白纸黑字展现了她不被残疾禁锢的蓬勃生命力。蔷薇未必比面包更高贵,面包也不天生比蔷薇低俗,活着已经是一个奇迹。吃面包不影响我们欣赏蔷薇,蔷薇也不会减少我们对面包的食欲。

第四组代表是2021级英语4班王怡菲同学。王怡菲认为面包可以是果腹的食物,也可以是一种甜品,更可以是一种基于现实生活所选择的路;选择面包就是选择悠闲自在的道路。蔷薇是美丽却带刺的花,代表一种面临艰难仍选择浪漫的执着追求,是一种“血色浪漫”。她以《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为例,女主人公丽丝逆境向上,不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而是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现实中,很多人会遭到命运的嘲弄,于是迫而转向悠闲自在的路。但是我们不该忘记蔷薇带来的惊艳。“我可以更好,从现在开始吧”

2020级徳语1班冯旭同学作为最后一组的代表上台发言。他将“面包”解释为宗教、社会的禁锢,而蔷薇则是每个人对于自己人生方向的追求。他讲述《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女主人公珍妮特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对自我同性倾向的认同而遭受到了来自教会、家庭以及男权社会的压制,为追寻自我和真爱最终走上了与家庭、教会决裂的道路的故事。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像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人生没有模板,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悲喜交替,无有终点。我们该有追求蔷薇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是自由评论环节。
参会同学针对前面5位同学的分享畅所欲言。贺镇威同学表达了自己存在的疑惑,并想知道是否只有缺乏“面包”的苦难生活才能激发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蒋星月同学认为面包与蔷薇不是必然分开的,也未必存在因果关系。她通过叔本华家产万贯却追求哲学、悲观视世的例子证实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既不是二元对立的矛盾双方,也不是前因后果。正如本次文化沙龙的主题“面包与蔷薇”一样,一个“与”字道出两者之间并列共存的可能。吴桐认为选择面包是对生活的妥协,而后以丽丝为例阐述了向生活“摆烂”与选择现实的关系,她补充了叔本华对于思维的悲观美学的追求的相关知识,认为“面包与蔷薇”不是二者择其一的概念抉择。在现实中,极度的拜金与“恋爱脑”都是不可取的。

文化沙龙的意义不在于归纳出统一、正确的思想。对于同一个话题,每个人都能够畅所欲言,阐发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理解。迥异的思想交流碰撞,彼此包容,不断探索。这正是文化沙龙的目的所在。
文字作者:居嘉祥、陈诗怡、黄珂
图片来源:冯旭、王怡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