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历史
重庆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从1980年代初就响应国家国际教育交流战略,历经“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等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专业师资队伍和专业学科体系。本专业是重庆大学国际教育的专业科系,主要负责全校留学生的汉语教育、文化教学与研究,也参与学校汉语国际推广及海外孔子学院等相关工作。目前,重庆大学在泰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设有三所孔子学院,致力于国际中文教育推广事业,扩大了重庆大学乃至重庆在国外的影响力。
本专业于2022年6月由前国际学院(2007/10—2022/6)主体调整到亚星游戏官网868。本专业由原“人文艺术学院”、“亚星游戏官网868”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相关专业整合而成,以中国文学、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在教育部颁布的新一期(2023)的学科体系里被列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其中,“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科代码:050103;“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学科代码045300。我校2013年正式招收本专业本科生(海外留学生),2009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并开始独立招生。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具有中文、对外汉语教学、教育、历史等综合学科优势,建设有文学文化、语言教学、地域历史以及跨学科教育等多个教研团队,自2022年9月设立国际中文教育系。本专业注重引进学科人才,立足已有本硕学科基础,逐步探索完善专业博士学位点建设。
本专业的教学体系为:语言班教学+汉本+汉硕+全校公选课多元教学相结合。本专业依靠多元教学团队,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同时探索全英文课程建设。本专业探索建设“汉语+专业”以及预科建设与合作办学,在国际中文教育本科教育基础上,探索“汉语+商务”等学校优势学科的融合。
本专业有多种汉考平台,本专业是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全等级(笔试:1-6级;口试:初级、中级和高级)、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和商务汉语考试(BCT)重庆地区唯一考点(包括传统纸考和网考),也是《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认证考试培训中心。
同时,本专业除了开设基础课程,还针对性开设中国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法律等选修课程,也重视增设中国文化推广的特色课程,为留学生组织了相关文化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国际文化节”以及“中国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建活动。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特色突出、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多数教师拥有国外教学或留学经历。
本专业现有在职教职工17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院聘教师4人、行政教师2人,另外有校内校外兼职老师多名。11位专职教师中9位有博士学位,2位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81%,副教授及以上有4位,占比近40%;在职教师都具有多年教学经验。
除国内日常教学、科研及学生指导外,在学院师资短缺的情况下,本专业教师还承担了海外汉语教授任务,派驻机构包括法国、意大利、挪威、澳大利亚、泰国、韩国、美国等国家的高校中文系、汉学系、东亚系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本专业教师不仅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坚力量,在项目组队、科研指导、教学示范等方面也越来越注重增量发展。近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1项,校级项目16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CSSCI学术论文共19篇。
有多位教师系汉考国际、以及多个研究学会的专家。
本专业教师在全英文课程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改革方面也取得多项成果,省部级教改课程2门,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本专业教师在教学比赛中也获得多项奖项,省部级6项,校级2项。
党务工作获奖情况:
近三年,本系党员同志获得重庆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名,重庆大学机关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名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知华友华的海外中文教育师资以及综合人才。汉语本科以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和海外华侨为培养对象。培养具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的海外本土师资;培养能够运用汉语胜任同中国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工作的国际人才。汉语专业硕士强调用双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与跨语言教学,培养具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的国际汉语师资。
本专业共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外国本科生计145人次(留学生),汉硕学生495人次(中外学生),学生来源覆盖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授课对象涵盖本专业本科生和汉硕生、汉语言进修生、各类合作交流项目短期班(寒暑假)以及我校所有专业留学生的语言进修以及全校公共中文课程。学生毕业后去向多元,除赴各国担任与中国、中文相关的工作外,还会选择继续深造或留驻中国自主创业。(数据截止到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