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创建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分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旨在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的要求,推进古智今用、中西交融,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学双语研究会以“在本土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通过发起与组织一系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接受与热爱。
2021年国学双语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光明乳业第三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将于10月15日-17日在重庆大学举行。现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襄盛举,协力推进我国国学双语研究的发展。
一、会议主题
国学双语研究会秉承“学术与担当、国学与语言、传承与传播、继承与发展”的办会理念,坚持“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办会标准,通过人才跨界合作,集结国内外国学专家、翻译家、传播学专家、文化企业家,立足于“百部中华经典外译计划”,梳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坚持“以诗译诗、以经译经”的翻译原则,有目标、有计划、持续、系统、全面地通过翻译向世界展现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本届年会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国学双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2、国学双语与巴渝文化
3、国学经典外译研究
4、国学双语与国际传播
5、国学双语与新媒体推广
6、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人才培养
7、红色经典外译研究
8、国学双语翻译家与翻译史研究
9、国学双语与人机结合的智能翻译
10、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三、年会主讲专家

柴明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创始人,荣誉院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口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教学与科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翻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文联委员,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审议专家等职,曾任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国际组织)常务理事(负责亚洲太平洋办公室)和副主席,《东方翻译》学术杂志执行主编;担任《中国翻译》杂志编委、台湾《编译论丛》杂志编委等职,并担任Interpreting、Perspectives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同行评议专家。
2003年创建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2003-2014),同时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翻译学学科带头人,2015年被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国际组织)全体会员选为副主席。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获得者。主持完成国家语委和国家标准委的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GB/T30240.1、2、3、4、5、6、7、8、9、10》(2011-2017),出版各类教材、译著20余本,论文50余篇,参加电影翻译和译配10多部,国际组织的文件翻译和多种商务、法律、科技类翻译和审定稿等。
主题:文化翻译
文化本身的含义即广又深,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如何翻译好,使我们的中华文化有效走向世界是个大课题。
今天翻译界很多人热衷于典籍翻译,而且不加区分地向外译介,在国际上并没有取得人们自认为的效果,很多都属于自娱自乐,同时还在国际上塑造成了不好的中华文化形象。但是,国际上想了解的中国现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却译介寥寥,没有太多的外译,也很少有研究者关注。
本讲座主要通过上海外宣项目“梦之地·上海”的创作过程,针对文化含义的定位与思考,对翻译如何解读历史、现实文化现象,特别是有明显中华民族特点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和实践,以期求得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方法,为翻译如何助力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的传播发挥有效作用寻求答案。

张法连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ESP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语言与法律研究》学术期刊主编等职。甘肃政法大学特聘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首席专家,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高端智库核心专家团队成员,全国律师服务标准化工作组专家。
主题:新时代法律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刍议
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涉外法治建设离不开法律翻译。法律翻译教学是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一带一路”建设急缺大量训练有素的法律翻译人才。法律翻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也涉及到两种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文化甚至迥异的法律概念,准确传递法律文化信息是法律翻译过程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外法律文化的差异对法律翻译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法律翻译应是法律文化语境中的翻译。法律翻译教学要注重法律文化知识的传递。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教学要明晰培养目标,课程安排要科学系统,教学方法要创新设计,力戒急功近利。

赵军峰法律语言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副理事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兼法律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翻译教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兼法律翻译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副会长。2008年起负责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处日常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战略视角下的翻译立法研究”及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多项。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主题: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与特色
近年来翻译学科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翻译专业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日趋完善,办学点在全国不断增加,各培养单位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演讲重点阐述该专业的学科建设理念和原则,围绕翻译本科专业国家标准的制订、针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评估结果以及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展开探讨。

赵彦春上海大学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翻译研究出版中心主任。其他学术兼职有: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学会会长、国际汉学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美国东西方国际教育基金会顾问教授、国际东西方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主编、《东西方研究学刊》编委会委员、台湾政治大学《广译》编委、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华北科技学院外聘教授、延安大学名誉教授、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沈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印度Mericet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翻译学、认知词典学、兼攻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等专业均有很高造诣,并致力于《诗经》等经史子集的研究和英译。迄今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出版专著11部,译著32部(41卷),主编著作2部、教材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校级重点学科项目3项、中共中央文献编译局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社科重点项目1项。《认知词典学探索》荣获第四届重庆市政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另有多项成果荣获四川外语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
主题:国学双语国际化路径
相对于外译中,中华典籍外译的历史较短,始自明朝末年,以罗明坚为开端,为东学西渐的第一次浪潮。当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东学西渐的第二次浪潮创造了良机。
中华文明以其博大精深而惠及天下,然而其神采被遮蔽——远游的诗神是一个蒙灰的形象,而中国哲学在西方更是被误解、被取消。这种种问题,竟然是翻译竟是造成的,而最根本的症结是纵贯形上和形下的这一形式问题的缺失——特定的形式如何表征,译文如何做到形神兼备,是国学双语国际化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讲以例证说明典籍外译的质量状况,深入到翻译之为翻译的根本属性和本体论定位,以期对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参考,勾画出国学双语可行的路径,并做好充分准备。

李永毅教授、博导,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拉丁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20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20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9年)和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首席专家,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得主。已出版专著和个人论文集6部,诗集3部,译著24部,发表论文80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45篇。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1项、美国Loeb古典丛书基金会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
主题:国学经典外译原则及策略
国学经典承载了中国悠久的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继承和传播国学经典是翻译界和学术界的崇高使命。国学经典外译不是一哄而上、流行一时的市场行为或者学术投机,而是需要数代人虔诚专注、持之以恒经营的伟大事业。为此,我们需要确立一些原则:不诬古人,不负古人;(2)不闭门造车,不妄自菲薄;(3)深度翻译,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4)追求传播的实效。
与这些原则相适应,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宏观和微观策略:(1)国家规划,机构引导,合理配置翻译资源;(2)广泛招募和吸引译者,促进中外合作;(3)建设经典翻译的多语种译文数据库;(4)加强译作宣传,评估译作影响;(5)翻译与学术紧密结合,体现学界研究成果;(6)重视前言、注释、附录等副文本;(7)术语翻译既关注规范性,也尊重灵活性;(8)反复打磨,彰显文字之美。

祝朝伟翻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嘉陵特聘教授,博士、副校长,重庆市名师、教书育人楷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翻译人才评价与高校教学促进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核心团队成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翻译教育联盟大数据课程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重庆翻译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等刊物编委,主要从事当代译论、翻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编(译)著13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批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1项、精品视频课程1项、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主题:赓续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翻译专业思政教育的目标与路径
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翻译专业教育的时代使命。如何合理挖掘专业思政元素、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翻译专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区域性外语高等学府,一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能肩负时代使命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在赓续教育初心、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守正创新,铸魂育人。一是做好翻译专业思政顶层设计。确定了思政课程主渠道、课程思政主阵地、专业思政主战场的思政教育理念。二是挖掘翻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三是加强翻译专业教师思政培训。四是丰富翻译专业学生思政实践。通过以上方式,学校探索出一条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难题,实现育德与育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科学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径。

胡显耀西南大学亚星游戏官网868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曾任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和英语系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翻译学、语料库、文体统计学、翻译与认知、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出版《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语体研究》(2021)、《语料库文体统计学方法与应用》(2021)等学术专著5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外语》,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ie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社会认知翻译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2021),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模式研究”(20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文学翻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2008)等,曾主持建设“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CCTFC)。从事法律、财经、儿童文学和科普著作的翻译,出版译著4部,发表译文数十万字。
主题:翻译共性研究的理论、实践及反思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第二代大规模语料库的诞生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和技术的进步,语料库翻译学逐渐成熟,“翻译共性”(Translation Universals)这一概念和假说成为当代翻译学的重要话题之一。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翻译共性假说经历了一个提出、证实、被质疑和持续更新的演化过程。有些共性假设得到了实证研究的验证和支持,有些则被否定或修正,新的翻译共性假设还在出现。捋清翻译共性研究的理论源流,追踪其发展趋势,对翻译语体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98年翻译学学术期刊Meta出版的“语料库翻译研究专刊”汇集了翻译共性的早期研究。胡显耀(2005)和胡显耀,曾佳(2011)回顾了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的早期阶段(1998年前)和中期阶段(1998至2010年)的发展。在最近十年中,翻译共性研究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具体特征等各方面还在不断变化,涌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本章将尝试捋清翻译共性的理论源流,辨析其概念本质,较完整地呈现翻译共性研究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但更重要的是,对翻译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或缺失进行反思。
四、会议时间
2021年10月16-17日(周六、周日)
注:如遇疫情原因不能线下召开,会务组将另行通知。
五、报名日期和摘要提交日期:2021年10月10日前报名;2021年9月30日前提交摘要
会务组邮箱:gxsy2021cqu@163.com
联系人:赖雨琪 手机:18623649766
六、会议规模:300人左右
七、会务费:1000元/人(学生凭学生证减半)
八、报名方式
1.扫描报名二维码,填写会议回执

2.点击[参会回执],填写参会回执https://www.wjx.top/vm/OlVbpuE.aspx
九、报名缴费:
会议注册费缴费方式为现场缴费和银行转账(推荐银行转账,避免现场缴费排队;如转账,请将转账记录截图发到会务秘书)
银行转账信息:(请备注“国学双语年会会务费”)
账户名称:重庆德景润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解放碑支行
账号:346240100100067199
联系人:姚玉全老师,手机13896105559
注:发票现场领取
十、会议组织机构
1.指导单位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上海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2.主办单位
重庆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
3.承办单位:
亚星游戏官网868
上海世语翻译集团
4.协办单位
光明乳业第三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组委会
十一、会议日程
10月15日 (星期五)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全天 |
报到 |
会议指定酒店 |
19:30-21:30 |
国学双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会 |
亚星游戏官网868 |
10月16日(星期六)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8:30-12:00 |
开幕式暨主旨报告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
14:00-18:00 |
分论坛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一教 |
|
19:00-21:30 |
口译总决赛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
10月31日(星期日)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8:30 – 11:20 |
主旨报告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
11:20-12:00 |
年会闭幕式 |
|
13:30 – 16:30 |
翻译大赛颁奖典礼 文艺演出 |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小剧场 |
亚星游戏官网868
2021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