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亚星游戏官网868学术研究生三支部在学院楼419召开了主题党课,杨小虎副院长作为此次党课的主讲人,围绕“科学精神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主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学习。

杨院长首先提出“在社会制度领域是否有普世价值?”,引发了党员们的热烈讨论和思考,随后从“科学主义时代”“什么是科学”“一种新的政治学说”“社会制度的历史文化解释”和“从个人命运看党的奋斗史”五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首先,杨院长提出李约瑟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西方产生了科学?”,从而带领大家探讨出产生科学的前提,即人天生求理解。杨院长强调,求理解不一定是求正解,任何理解都包括在内,但在所有理解中,运作机制的理解和具有普遍性的理解最为重要。为方便大家更深入的认识,杨小虎老师还运用了语言学的例子作说明。他解释道,在语言学中,我们求得的是对语言本身的理解。杨院长指出,除追求机制和普遍性外,理解也需要有理性的态度。理性的态度即现实,要实事求是,拥有有强烈的感受力,才能保持足够的理性。通过比较中国与希腊的理性差异,杨院长对科学理性做出了两大特征的总结:不追求神秘和追求普遍性的内在机制。
接着,杨院长又提出另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上的先进是否意味着政治制度的先进?”大家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杨院长为大家做出更深入的解释,因为科学面对的是无目的无意义的自然界,而政治制度面对的是有生命有意义的人。社会的政治制度并无普遍性的规律可循,也无逻辑上的连贯性。因此,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先进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然后,杨院长带领大家阅读了张申府,龚楚和朱德三人的生平故事,比较他们对党的信念和忠诚,教导大家要爱党敬党,同时指出信念的重要性。杨院长说道,社会秩序是依靠信念建立起来的。共产党人进行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斗争,因而饱含决绝的信念感。正是这种信念感,激发了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可贵品质,从而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制度。大家对此纷纷表示认同,记录笔记。
最后,杨院长作出总结,社会制度的选择是历史文化的选择,需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阐释,因而不存在普适性。西方所伪装的普世价值未考虑到社会制度的评价机制不在于科学,而在于合理与否。

通过杨院长此次详细透彻的讲课,大家都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党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次的党课学习使大家受益匪浅,在思想上,行动上更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大家一致认为,杨院长的党课让自己在更深度的层次领会和感受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旨和内涵,收获和启示巨大。
图片来源:王可馨
审核:魏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