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大学外语教育中心举行了第三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系列公开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深挖课程内涵,夯实英语能力提升”为主题,来自各课程组的老师们济济一堂,听取《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协调人孙凌、《英语小说赏析》课程骨干教师牛书杰老师,《批判性读写》课程协调人黎虹伶老师和刚从美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归国的杜瑾老师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创新等角度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度分享。老师们畅所欲言,反思讨论如何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满足学校国际化、学生国际交流、专业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此次活动由大学外语教育中心副主任冯巨澜主持。

孙凌老师首先分享了本科学术英语写作课程面临的挑战、课程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提出学生选课盲目、专业意愿不明确、专业知识零基础、缺乏研究动力等问题,并就如何吸引学生选课、如何满足不同写作需求的学生、如何引入难度适当专业对口的学术阅读、 如何将技能和策略建筑在专业内容上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针对文学类拓展课程,牛书杰老师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共情能力,更要着眼于语言课程本身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写,说,听语言技能。牛老师从词汇测试的实证研究出发,为在场老师分享了如何通过英文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的阅读提高学生语言水平。
新时代下,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软实力,黎虹伶老师以自己的课堂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解读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涵盖的重要技能、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意义等问题。

杜瑾老师介绍了美国外语教育的5C标准框架,分析了基于5C标准下的美国外语课堂教案模板和教学设计,并结合自己在美国的教学经历探讨了5C标准对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借鉴意义。

最后,李小辉副院长总结发言,提出课程改革需基于服务学校国际化、服务学生升学和专业发展的原则,以及基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的原则。在场老师积极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整个会议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
文字/冯巨澜 张震宇
图片/冯巨澜
审核/李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