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下午2点半,公外研究生英语课程组在A区研究生院楼605教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对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大讨论。本次会议由课程主任黄萍教授主持,学院领导黄赟琳副院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学院拟定的十个改革任务重点讨论了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英语学科的属性及研究生英语的定位
全体教师一致认同大学英语教学需顺应时代变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术素养结合起来,而研究生英语教学则更要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技能进行专业学习及学术交流。黄萍教授再次强调了研究生英语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她认为只有真正理解英语学科的属性,重视英语教学的改革,才能真正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大家积极讨论,提出建议:目前研究生英语课程可否定位为学术素养英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设立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国际职场交流英语及人文素养英语三类主要课程作为必选选修课,硕(博)士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及实际英语水平选择其中一种必修才能获得英语课程的学分。
(2)关于学院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当前学院领导将教学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号召全院教师根据自身特长优势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黄萍教授提出建议,学院能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每位老师建立教学和学术记录,建立成长机制,推动教师的不断发展。有的老师认为,当前教师们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关键是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尤其是衡量研究生英语能达到什么水平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有的老师认为,教学双方中老师的期望与学生的需求常常是不一致的,由于研究生群体的英语实际水平差异大,英语学科对各个专业的实用意义不同,英语教学不能一刀切,因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还有老师认为,现在一个学期仅60个学时,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有限的课时是不可能达到很高的要求,何况还有期末统一考试的强制规定,使得教学目的好像又回到了考试。因此教学改革还是要首先明确培养目的,明确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可操作的评估方式。
(3)关于调动教师积极性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对于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进行教学研究,老师们认为参加学术研讨会是很好的途径之一;而且希望学院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老师走出去看看别的大学怎样进行研究生课堂教学,让我们也能更好地思考怎样研究教学和改进教学。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老师们希望在每次听课后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意见,而且应了解学生的评教信息。黄萍教授还提出课程组老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教案,共享教学资源,尽力创造重视课堂教学的“教研室文化”。
本次会议全体教师积极谏言献策,为学院将来的发展,课程组改革以及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和中肯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