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由外语学院、材料学院、光电学院合作申报的跨学科科研项目《“大数据”辅助工学英文学术论文语料库研究》在8教508室举行了开题研讨会。会议由外语学院彭静院长、黄萍教授主持,孟卫东副校长,外语、材料、光电、软件、土木、资环等学院共约60名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首先由材料学院张育新教授做了精彩的开题报告。张教授首先分析了重庆大学要提升总体科研水平、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大背景,探讨了重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提高跨学科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需求。张教授阐释了以大数据为导向的研究工具为及时、准确地搭建数据云,为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与实践提供最新、最具代表性的范本的可行性。
张育新教授提出依托于《“大数据”辅助工学英文学术论文语料库研究》项目,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适应不同学科的国际期刊论文语料库和研究基地,编写借力大数据挑战SCI写作的相关教材,建立语料库系统分析处理综合平台、计算机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示范系统,并组织语料库专题学术研讨会,从而建立与国际国内相关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开题答辩中,各学院专家提出针对该项目精辟、独到的见解,如生物学院张义国教授结合自身在国外20多年的工作经验,谈到论文写作需注重学术修养,学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必须对英文写作能力提升提出更高要求。外语学院彭静院长则强调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学校和学院思考课程设置,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多有效训练。而资环学院陈结教授更指出借此平台发展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迫切性。

孟卫东副校长在听取了答辩讨论后作出总结性发言,明确表示该项目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举措,其研究目的与学校致力于让优势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人文学科的目标不谋而合。孟校长指出“没有境界就无法做出一流的工作”,期望教师们改革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开展非功利性的教学型研究,做到体制与精神、境界的结合,他还认为教学不是科研的简单反哺,更应是一种熏陶、训练,使学生具备研究精神,从而得到能力与气质的提升。孟校长在肯定文理交叉渗透改革道路的同时,更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要求,希望各学科切实打开双赢的局面,发挥各自优势。

孟校长的发言鼓舞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对学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会议进入更热烈的讨论阶段。期刊社王维朗老师表达了合作愿望,愿为学校搭建服务平台。彭静院长指出在学校大力支持的形势下,教师们更应积极思考能为学校的发展、学科建设做些什么。黄萍教授则指出作为学科建设一个方面的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外语学院蒋婷教授、李良炎教授作为语料库专家分别发言,就可做工作提出建议。
最后,黄萍教授总结发言表达了对外语学院教师的期望与建议,并提出下一次会议将进行项目组文献阅读分享,布置了本会后工作为确定外语学院与各学院更进一步对接工作如何进行,以保证合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