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秋十月的北京迎来了亚洲ESP学会的首届年会暨全国第六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10月28 至29日,作为学会常务理事之一的黄萍教授带领重庆大学跨学科团队七名成员和三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盛会。会议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兴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此次会议作为亚洲ESP学会首届年会,以促进、提升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ESP研究、实践的交流与合作为目标,级别高、规模大、专业性强。
会议以主旨发言、报告、论坛、专题讨论及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进行。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莉文教授主持,首先,外语界泰斗孙有中致开幕辞并介绍了ESP学会的创办历史和成立使命、ESP在外语界的蓬勃发展。接着,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王海啸教授致辞回顾了ESP在几十年间的变化、社会各界对ESP的理解与重视程度的变化。他指出,2017年拟定但尚未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反映了ESP的核心价值,同时指出这对ESP教学科研提出了更多要求。讲话中,王海啸教授还高度称赞了重庆大学在英语教学上做出的努力和成绩,特别是在本科英语教学中,将学业素养英语与ESP高度融合,做出了很好的典范。
随后,由蔡基刚、史杰、黄萍教授主持,Christine Feak、孙有中、Ken Hyland、Haijime Terauchi等五人分别就ESP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们的发言涉及到如ESP专家与各学科专家的合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ESP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香港大学“学科中的英语”课程设计、日本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专家学者的发言引领者ESP发展的前沿,激起参会人员深层次的思考,大家踊跃提问,与发言人探讨并交流意见看法。

28日下午的平行会议可谓百花齐放,共进行了4场专题讨论、4场工作坊,并有70余篇论文在会宣读。在专题讨论中,重庆大学跨学科团队共有四组人员参与了报告和研讨。大学外语中心研究生教研室团队的黄萍、李雁、夏春燕、向朝红、黄颖五位老师共同就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课程作了报告,题为:EPC cours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ursive Competence:The Case of Chongqing University,报告对本课程大纲设计的理据、教与学的材料、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角色以及测试方式等进行了阐述,不仅展示了亚星游戏官网868在ESP教学和研究上取得的成绩和改革经验,还就专门用途英语相关教学研究和同行进行了认真沟通和热烈探讨,获得本次会议组委会和与会人员的一致赞赏和好评,认为其课程设置顺应着时代发展,体现了现代中国高等学府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周梅教授和其研究生共同做了《基于评价理论得中英商务新闻中态度资源应用的对比研究》的发言;研究生梅迪和齐轶在小组发言中介绍了他们所作研究;蒋婷教授与邹远鹏老师也在会议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黄萍教授等专家学者在晚间进行的圆桌论坛中就ESP的未来走向畅所欲言,分享所在学校的ESP教学实践经验,讨论了ESP教学和研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ESP在中国如何定位等问题,将ESP学术研究的探讨更上一层新台阶。孙有中会长通过概括各代表发言,指明了从“双一流”层面看待ESP,未来需厘清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各跨学科团队成员也在大会中积极参与各种讲座和工作坊,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和科研心得,并进一步掌握前沿动态,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储备更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在本次会议中重庆大学团队充分展现了研究实力,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ESP常务理事圆桌会议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副校长提议在2019年的ESP会议中,重庆大学以工作坊或讲座的形式分享交流ESP课程教学具体做法。全国学术英语教学委员会也恳请为本团队在本次会议上的发言做一次微信公众号推送。

本次国际会议圆满结束之后,ESP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满载而归。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对于教师作好教学和科研有着良好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并坚定了我校有能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专业人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