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名单(
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8/1023/c219469-30358047.html
),我院李永毅教授投标的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获批。
在此之前,李永毅教授已经在古罗马诗歌领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哈佛大学洛布古典丛书基金会项目1项,在卡图卢斯、贺拉斯、奥维德、卢克莱修等诗人的翻译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并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文学翻译奖。本项目的团队包括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华盛顿大学、墨尔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25位专家教授,其中外国专家10人,掌握拉丁语的专家15人,并包含了法、意、德、俄、英等国别文学的国内一流学者,充分体现了国社重大项目国际合作、跨校合作和跨语种、跨学科的特点。
本项目的研究范围是以拉丁语为载体的诗歌的整部发展史,即它的诞生、兴起、繁盛、衰落直至退居幕后的过程,也即是从古罗马直到近现代的拉丁语诗歌。主要内容分两大部分。首先是拉丁语诗歌史研究本身,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古罗马:从早期诗歌到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直至青铜时代;(2)中世纪:主体部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5世纪晚期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的13世纪;(3)文艺复兴:大体从13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近现代:从17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末。其次是与拉丁语诗歌史撰写相配合的拉丁语诗集和诗选的翻译与研究。其中古罗马诗歌的黄金和白银时代主要以完整翻译诗集为主,古罗马后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和近现代则各编辑、翻译一部诗选。
本项目规模宏大,阶段性成果包括20部左右的译诗集和译诗选,最终成果是五卷本专著《拉丁语诗歌通史》,在广泛阅读国外拉丁语诗歌断代史、国别史、拉丁语诗歌原著和英、德、法、意、俄、西等国文献基础上,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综合运用语文学研究、修辞研究、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新历史主义等方法,力求资料翔实,言之有据,又有新视野、新观点。力争在世界学术史上首次完整地勾勒出拉丁语诗歌两千年的发展轨迹,为理解西方诗歌搭建一个宏观框架,并为西方文学研究的各个国别文学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剖析拉丁语诗歌演化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界深入思考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文学互文性的话题。
与此同时,按照“深度翻译”的原则,以拉中对照的方式为国内学术界贡献一批可靠的拉丁语诗歌译本。注释部分和译文部分的比例将在3:1乃至4:1,以充分呈现原作的历史文化语境、语文学和语言学内涵和几个世纪的学术阐释史。注释部分将参考西方代表性的注本、译本、外文期刊论文、外文专著,在整合西方学术界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译者对拉丁文原著的个人体验,对作品做出阐释。注释内容包括:每首诗历史解读的回顾与评析,有争议的校勘和语义问题,神话和历史典故,拉丁语语法难点,以及对一些重要学术观点的评述。
本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外国文学不同领域的融合,培养西方古典学和比较文学人才,尤其是为未来的拉丁语言文学学科的建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