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26日在南方科技大学(深圳)举办了“2019·全国外语教育信息化论坛暨首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大会”。亚星游戏官网868彭静院长携我院教师华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为了配合国家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11月正式获批成立。这是该委员会正式召开的第一次委员大会和理事大会,彭静院长通过选举顺利当选理事。

本次会议以“外语教育信息化”为主题,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浙江大学梁君英教授、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胡加圣社长、美国匹兹堡大学Christian Schunn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高瑛教授做了专家主旨报告。专家们普遍认可技术对教育的重塑作用,技术将深刻变革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融合技术,实现形态再造、理论创新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效果的显著提升。
杨宗凯校长指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教育生态再平衡,必须推进信息技术支撑下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重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连接教育。杨校长从构建新型教学环境、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发展教师能力等几个维度提出了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环境创新,建设“云+端“一体化的教室教学环境,如智慧教室和VR情境的教学环境;其次是资源创新,建立开放的优质资源体系,为个性化泛在教学提供支持;第三是方法创新,构建以学为主的模式,向个性化数字化模式转变。杨校长在报告中特别提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推出课堂革命,发展中国“金课”,教育部高教司吴岩指出,“金课”要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教学评价方式也要相应转型,转为大数据驱动的过程化评价。2017年11月“教育大数据建设及应用研讨会”首次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信息技术与教育将会深度融合,重塑教育生态。教育信息化2.0的长期目标是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面向未来的教育。随着人工智能快速渗透教育行业,《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智能教育,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实现教育环境的智能化、泛在化和个性化,未来的教师需要融合技术、艺术和学术,不光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技协同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的生态系统。

祝智庭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问题驱动和理念引领是信息技术促变教育的双驱动力,智能技术催生智慧教育。祝教授将智慧教育定义为“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模式”。智慧教育的框架由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法和智慧评估三者构成,既需要技术创新又需要方法创新,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智能技术支撑智能教育环境的构建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创新,但目前的翻转课堂遭遇了认知的天花板,要突破天花板,知识建构是关键,需要超越翻转课堂,创建由个人自主适性学习、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和班级差异化教学构成的智慧学习生态,基于学生反馈数据进行精准教学决策,通过解读学习数据模式,发展教育数据智慧,以数据智慧增强教学智慧,最终形成人机协同的教育优化决策模式。祝教授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的报告,报告认为,虽然传统高校模式面临“移动学习”和“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等的挑战,但它们并不会消亡实体高校教育。即便技术再怎么发展,教师这个光荣、伟大、崇高的社会职业并不会消失,所有国家必须仍将有效的教学职业视为本国教育政策的优先事项。

在主旨报告之后,嘉宾代表分组发言讨论。我院教师华珺进行了题为《AI时代学习者学习力的重构》的发言,主要讨论了AI时代学习者认知方式从知识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更加强调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元能力,AI时代的学习者需要重构适应这个时代的学习力。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价值就是在培养学习者的底层认知(成长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基础上,构建学习力的三个维度——提问和反思的能力,调用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主动创造新知的能力。外语教师在AI时代除了要承担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同时自己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学习者,在AI时代也要重构自己的学习力。
本次外语教育信息化论坛再次强化了参会教师对于教育技术和外语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增强了外语教学信息化的紧迫感,深刻认识到机器不会替代教师,但没有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一定会被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