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上午,由暨南大学郭熙教授主讲的专题讲座《海外中文学校教师能力需求问题再思考》在亚星游戏官网868501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龙藜副教授主持,国际中文教育系40余名师生在场聆听。在此次讲座中,郭教授以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为切入点,围绕海外中文学校教师能力需求展开深刻探讨。通过对海外中文学校管理者的调查,郭教授指出,海外中文教师作为国际中文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需求应当纳入整体考量,并提出了对现有“专业能力”框架的再认识。
讲座伊始,郭教授首先阐述了新时代语言生态中中文的独特位置,强调在国际语境下,国际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更需明确自身在世界语言、文化中的地位,倡导与其他文化的和平共处。他指出,国际中文教育的目标绝对不是单纯教中文,而是应当通过语言教育实现文化沟通、文明共享。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生态,郭教授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国别化、区域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应根据具体学生群体和语言环境设计课程体系,避免以一套标准包打天下的做法。
对于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影响,郭教授指出,AI时代的来临对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挑战的背后就是机遇,甚至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国际中文教育界应清醒认识人工智能的双面性,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要着力克服潜在的负面影响。
郭教授还带领大家详细梳理了“对外汉语”到“国际中文教育”这一概念的演变,指出这并非仅是名称上的更迭,更是内涵和外延的扩展。他提到,传统“对外汉语”具有成人化、二语学习、在目标语言环境中进行和成建制学习学习四个特征,而当今国际中文教育则面临更加复杂的学习群体和多样化的需求,早期在“对外汉语”名称阶段积累的经验到了“国际中文教育”时代未必适用,呼吁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多样需求。
讲座深入分析了海外华文教育的特殊性与未来发展方向。郭教授建议,海外中文学校应逐步向三语教学模式转型,并指出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物理边界,帮助海外的华语学习群体构建起了网络虚拟言语社区——“网络唐人街”,国际中文教育界应当加强对该现象的关注。
在谈及具体教学、研究理念时,郭教授强调内容的重要性胜于语言要素训练,鼓励大家关注个案研究的价值,创新研究方法,避免盲目套用西方理论。他特别指出,未来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应从中文自身出发,关注实用性和文化传播的实际成效。
讲座最后半个小时进入提问与交流环节,现场师生踊跃发言,讨论涵盖了教师培养、教学内容创新、批判思维发展等多个方面。郭教授的观点引发了深入思考,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与会者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解,也为海外中文学校教师能力培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