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德语语言文学文化教研室开展专题教学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向璐老师主持,由黄俊老师主讲,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CLIL:‘小语种+’的一种有机尝试”,黄俊老师基于外语学科“外语+”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即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这一新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和基本教学框架,论述了CLI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CLIL既指“通过外语学习另一门以内容为基础的学科”,也指“通过学习一门以内容为基础的学科来学习外语”,它的成功取决于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由于每位老师都是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所以为了给学生构建有机知识体系,他们需要提前沟通各自领域的原理和学术咨询。CLIL通过4C教学框架,即内容(content)、交际(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和文化(culture),将学科内容与语言进行融合。在内容维度,CLIL教学整合学科的知识内容和语言的知识内容,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及语言的记忆和掌握;在交际维度,CLIL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交流,实现对学生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的训练;认知维度体现学科主题在认知和思维技能上的要求,注重结合以表意为导向的语言学习目标来培养高阶思维技能;文化维度则强调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CLIL教学法要求教师有相应的学科背景,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师资团队教育背景多元化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研讨会的最后,郭萌老师、黄爱玲老师、毛亚斌老师及其他各位老师针对黄老师的分析论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本次专题教学研讨会有利于德语系及德语语言文学文化教研室的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法认知水平,有意识的改进语言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今后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做准备。